端午假期,馬志丹和她的團隊一直“泡”在廣東電視臺6樓編輯區里,為一檔勵志類人物系列片《追夢在路上》進行後期製作,作播出前的最後衝刺。
  這是馬志丹投身電視行業的第30個年頭。1984年8月,廣東電視臺首次面向社會招聘優秀人才,馬志丹作為當年唯一一個被錄取的文藝編導,進入電視領域。30年來,她從未離開過一線崗位。穩扎穩打,辛勤耕耘,讓她在業內贏得了良好口碑。2014年,馬志丹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南方日報記者 劉熠 通訊員 李靚 李銳明
  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直到現在,馬志丹每天工作常常超過16個小時。出外景時,凌晨5時起來搶晨光拍攝;在編輯區,通宵達旦剪輯節目。在同事眼中,馬志丹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好像永遠都有使不完的勁兒。
  2011年、2012年間,馬志丹帶領團隊完成了全國首部記錄總結農村變革最新實踐的紀錄片系列《幸福鄉村——廣東建設名鎮名村示範村田野實錄》。在長達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里,馬志丹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白天開機拍攝,晚上組織四個攝製組審看當天拍攝的畫面,並討論次日拍攝內容和採訪文稿。2012年春節,短暫休憩兩天后,大年初三她就匆匆回台加班。兒子從澳大利亞回國,她亦無暇顧及。
  常年的廢寢忘食,過度勞累,令身體不時發出各種預警:有時腳會浮腫得穿不上鞋,肝區疼痛,腹部以下出現多處紫斑……馬志丹的敬業精神,讓與她一起共事的同事們敬佩敬重,外拍合作方也感動感激。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馬志丹就被查出患有甲狀腺冷結節,為了節目創作,她拖延了近兩年才去醫院進行手術,後被確診為甲狀腺癌。這些年,她一直以堅強的意志同病魔搏鬥。
  當時,她向主刀醫生要求採用局部麻醉,以保證有一個健康正常的大腦可以繼續做電視。由於疼痛過度,手術中她數次昏厥。在被確診為甲狀腺癌後,短短九天之內,她經歷了兩次大手術。術後,主刀的廣州軍區總醫院醫生馬建青感慨:“從來沒有見過一個人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力!”
  用心栽“樹”的“拼命三娘”
  “一直以來我都在用心種一棵‘樹’,一棵以文化為枝幹、傳播為脈絡的樹。為了這個目標,我埋頭苦幹。有一天,當我抬起頭來看時,發現樹上結滿了果實,我也就心滿意足了。”馬志丹笑著告訴記者。
  1987年,由馬志丹擔任總編輯的廣東電視臺大型春節晚會《歡天喜地迎玉兔》,獲得中國第三屆電視文藝“星光獎”一等獎。
  1995年,馬志丹以獨立製片人兼導演的身份,邁開了中國電視人的第一步,首次走出去,將國外的文化藝術介紹給國人,六集大型文化系列片《眺望——一個中國文化人的澳洲視野》獲得第十一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專題片系列二等獎。由馬志丹擔任總導演、藝術總監創作的《春風綠南粵——鄧小平理論與廣東實踐》系列榮獲1998年度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專家證書、廣播電視新聞獎電視社教類節目一等獎等諸多獎項。
  長期以來,馬志丹不管不顧身體上的諸多不適,堅持深入一線採訪拍攝;身為資深製片人、總導演,她還親自執導,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帶領出一支戰鬥力極強、素質配備完善的紀錄片優秀創作團隊,被同行譽為“拼命三娘”、“電視沙漠上的女駱駝”。
  “壁立千尺,無欲則剛”是馬志丹很喜愛的名言。在複雜多變的文藝圈,馬志丹以“做圈中事不做圈中人”為處世準則。在提及今後5年的發展目標時,馬志丹說她想率領團隊,在整體上呈現出與嶺南文化相匹配的多元、開放、包容、創新的特質,不斷形塑南派紀錄片美學風格,在全國形成更大的影響力。  (原標題:為拍紀錄片,每天睡不足5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xlpskkyg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